科研 | 中心团队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抑郁症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时间:2023-03-06浏览:10设置

    近日,中心张磊慢病组学团队联合中药学院数理团队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抑郁症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主流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8.786,题为“Potential diagnostic marker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comorbid depression based on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抑郁症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两种疾病存在密切相关,这使得同时对这两种疾病的进行治疗和干预变得更为复杂。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共病的影响经常被忽视。研究发现,目前如硫唑嘌呤等常用RA的辅助治疗药物,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因此,对于共病的治疗更应引起广泛关注。

    在项研究中,团队通过两种机器学习的方法,识别出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抑郁症共病的诊断标志物,并分析关键靶点的治疗潜力。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抑郁症共病可能与6种基因相关(AURKA、BTN3A2、CXCL10、ERAP2、MARCO、PLA2G7),其中部分基因还是首次被报道。该研究在综合应用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分子生物学实验从多个维度验证了这6种基因的治疗潜力。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中药活性小分子杜仲苷(Aucubin)可以通过下调PC12细胞中CXCL10和BTN3A2基因表达发挥治疗作用。鉴于此,研究团队通过探究这两种疾病的关联性,提出了新的中药治疗思路和方向,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张磊主任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这篇文章,并通过这项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这是一个团队的努力成果,感谢所有参与该研究的人员和支持我们的机构。”

    孙继佳助理研究员和硕士研究生周涛涛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磊研究员和王健英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论文第一单位。该项目得到了上海市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上海市中医药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研究团队介绍:

    本团队隶属于协同创新中心慢病组学与中医证候研究室,现有研究人员6人,研究生12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2人,中级2人,初级1人。目前团队主要在杜仲的“炎骨同治”物质基础及效用机制上进行了多项研究,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自然基金等项目支持,发表相关国际学术论文14篇。团队正通过学科交叉,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组分理化分析、药理学研究、微生物代谢等方面用现代科学解读杜仲的强筋骨原理,并为“肾-肠-脑”轴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