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先,男,1945年8月出生于重庆市。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放射化学专业,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学位。1985-1988赴法国巴黎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作访问学者。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副所长、所长。现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新药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同时兼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并被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等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陈凯先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是我国该研究领域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他多方面地发展和改进了药物分子设计方法和技术,建立了利用计算机产生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分子库、并进行筛选的方法。他利用理论计算方法,从分子和亚分子水平研究了药物与生物靶分子的相互作用,构建了一些重要受体的三维结构,提出了药物作用的分子位点。他积极开展基于药物与受体三维结构的药物设计研究,其中一些药物设计研究工作已得到实验的初步验证,发现了多种很有希望发展成新药的化合物。近年来,着重开展了应用超级计算机进行大规模虚拟筛选的研究工作,对多种靶标分子进行了化合物数据库的虚拟筛选,通过化学与生物学实验的验证,获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成果,推动我国药物设计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他的这些具有创新性的比较系统的研究工作,为发展我国药物分子设计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促进了药学、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除此之外,自96年以来,他两次被科技部聘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重大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和优化》(1998—2003)和《基于基因功能的创新药物研究》(2004—2009)的研究工作。2001年他又被科技部聘为“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总体专家,并具体负责《新药筛选关键技术和平台》的研究;被中科院聘为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和药物创新体系建设》的负责人。在这些重大项目研究中,他组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所内外科研人员开展高水平的新药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受到有关专家和领导部门的好评。
陈凯先院士迄今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一些论文发表在 PNAS,JACS, JMC 等国际著名刊物上;申请专利14项;培养研究生 41 人,其中一些人已在近年内成长为优秀的青年人才,被聘为研究员和课题组长。他的科研成果曾经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1991年他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4年被中国科学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1997年又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并被授予“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称号;2000年获得科技部颁发的“863”计划突出贡献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2年度被评为“上海市十佳好院(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