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技司2017年工作要点出炉!

时间:2017-03-20浏览:222设置


2017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各项任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有力支撑“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年度工作,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引领创新,抢占原始创新战略制高点

1.加强创新基地平台建设。根据国家基地专项规划,组织高校力量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和推荐,鼓励和推动高校积极参与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布局新建一批面向重大科技创新方向、综合交叉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持续推进高校工程化研究基地和野外台站建设发展。

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聚焦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和科学前沿,支持高校自主开展高水平交叉学科研究,强化原理创新、方法创新和仪器装备创新。鼓励跨校开展研发合作,提出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建议。组织实施教育部科学事业费重大项目。

3.完善稳定支持机制。制定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绩效评估办法,引导高校提高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政策指导和工作交流。推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基本科研业务费。

4.推进《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的落实落地,在劳务费的使用、间接费的统筹和推动建立有效率的科研服务管理体系上有所突破,支持建立预聘制、访问学者等新机制。通过示范引领、经验宣讲,推动科研组织方式和聘用机制改革,加速形成现代大学科研机制。

二、坚持支撑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5.创新国家计划组织模式。充分发挥教育部科技委学部、战略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的作用,加强项目策划和队伍组织,有效对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实施,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年任务建议和2017年项目申报中体现高校整体优势。

6.服务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加强高校国防重点实验室和国防特色学科的建设与培育,深入实施ZB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计划,为国防科技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人才储备,成为支撑国家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力量。

7.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实施《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推动全国高校建立、完善涉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环境。完善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统计和报告制度;开展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支持推动大学科技园联盟和高校技术经纪人协会等市场化技术转移体系的建立,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空间和指导。

8.服务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加强高校科技智库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专家的咨询作用。以科技委为主体,优化战略研究基地布局,持续开展战略研究和政策咨询。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高校科技成果的传播和普及。

三、坚持科教融合,支撑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9.将高水平科研基地和领军人才作为“双一流”建设的着力点。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面向学术大师、全球顶尖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建设一批科学家工作室,培育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的创新团队。

10.加快前沿科研成果进教材、上课堂。探索用科研计划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挖掘科研项目的育人功能。支持课程、教材更新。鼓励高校和企业加强合作,成立学术联盟,产学研联合育人。

11.持续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研制印发《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国际科技合作的指导意见》。继续推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新建一批地方高校引智基地,以国际合作带动创新能力和教育质量同步提升。

四、坚持开放协同,构建科研组织新机制

12.着力推进协同创新。在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基础上,持续推进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组织第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验收和第二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期评估。大力推进省部共建,会同地方认定一批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13.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教育部关于推进高校落实军民融合战略的若干意见,筹备成立教育部军民融合推进委员会,组织召开高校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工作会议,引导高校挖掘潜力,更加主动、更大力度参与军民融合。

14.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协调指导高校参与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鼓励高校积极融入区域改革先行先试,在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15.参与全球创新治理体系。引导高校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创新合作、技术转移与人才培训。支持优秀科学家到国际组织、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任职。研究出台《教育部关于高校科技期刊发展改革的指导意见》,参与实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五、统筹教育信息化,维护行业网络安全

16.做好教育信息化统筹协调,加强顶层设计和理论研究,进一步明确教育信息化支撑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与方式,调整工作思路,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安排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有所突破。

17.持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快实现学校互联网接入并完善网络教学环境,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提高资源服务供给能力,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

18.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试点探索以优校联盟、校长论坛和教育信息化综合实验区等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推动、引领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

19.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工作,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实施网络安全综合治理行动,增强网络安全防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六、坚持追求卓越,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

20.深入学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加强党建,以上率下,坚定“四个意识”,推动高校科技战线全面做到“四个合格”。

21. 在科研基地评估中坚持质量和贡献的科技评价导向,引导高校改变简单量化的评价,推动形成分类、开放、长效评价机制。加大力度落实《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适时组织检查。

22.加强高校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开展管理干部技能培训和业务交流,发挥好专职管理人才和“双肩挑”人才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管理队伍。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


返回原图
/